九寨沟地震灾害后寄生虫病及病媒生物防制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17/08/09

浏览次数:

52621

 

                                                           黑热病

  黑热病是由一种名为白蛉的昆虫,携带名为利什曼原虫的寄生虫,叮咬人后导致人感染利什曼原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四川省的汶川、理县、茂县、北川县、九寨沟县和黑水县是黑热病的流行区。在黑热病流行区内的居民,或曾在5~9月白蛉成虫活动季节内在流行区居留过的人员,都有可能感染利什曼原虫而患黑热病。 

  灾后对感染黑热病的预防措施要有:

  1.灭蛉:灭蚊灭蝇的措施都可以杀灭白蛉。

  2.防蛉:睡觉时使用蚊帐、蚊香,在室外时,在身体暴露部分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在人群聚集场所喷洒驱蚊、灭蚊药物。

  3.消除传染源:四川的黑热病是犬源性的,灾后对有主犬只要用杀虫剂浴犬,对于流浪狗,建议进行捕杀。

温馨提示:

  1.如出现发热、出汗、疲乏、全身不适及无力、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及肝、脾肿大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诊治。

  2.治疗黑热病的药物为: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斯锑黑克);药物储备在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和流行区疾控中心。

                   包虫病

  1、扑杀地震灾区居民生活区及其周围的野犬,家犬必须24小时拴养,及时清理狗粪并焚烧或深埋;

  2、对所有家犬投喂兽用吡喹酮1-2片;

  3、对地震灾区居民及援助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重点内容是个人养成勤洗手特别是进食前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不要耍狗;不要将生的牲畜内脏喂狗;

  4、保持居住地环境清洁卫生;

  5、患者药物治疗不可中断。

                   病媒生物防制

  灾区生活环境恶化,人们被迫迁居到高地或堤坝上生活,由于人畜多,杂物多,粪便、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导致蚊、蝇、鼠类孳生和密度上升,可能造成病媒生物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必须采取紧急的、有效的措施杀灭蚊、蝇、鼠,降低其密度,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一、原则

  1、以环境防制为主:灾害发生后,应及时处理人和动物尸体,集中清理粪便、垃圾和各类积水,有效清除蚊蝇孳生地。

  2、以密度监测为指导:灾区开展病媒生物控制应做好灭前灭后密度监测,及时掌握密度变化情况,为有效降低密度提供依据。 

  3、以化学防制作为快速降低密度的主要手段:一旦监测发现病媒生物密度较高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药和安全环保施药的原则,采取化学防制手段,迅速降低密度,防止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

二、措施

  1、环境治理:应及时处理人和动物尸体,搭建临时厕所,集中处理粪便,清理街道或居民区周围的淤泥和垃圾,填平或疏导地面积水,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翻盆倒罐,倾倒各种积水。居民住所应完善防蚊蝇设施,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2、蚊虫防制:蚊虫生活在水中,因此灭蚊的关键是消除各种积水,疏通沟渠,房前屋后、院落内的盆罐积水要清除,特别是饮料瓶、矿泉水瓶。对于无法清除的各类积水,可每周1次投放灭蚊幼剂杀灭蚊幼虫;当蚊虫密度较高时,对居民区、草丛等外环境可采用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蚊;对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蚊虫易孳生场所采用滞留喷洒处理墙面杀灭成蚊;在临时安置点或住所室内环境可使用杀虫气雾剂进行灭蚊,必要时睡前点燃蚊香或使用电热蚊香。

  3、蝇类防制:灾区旱厕应及时清挖,生活垃圾装袋封存,日产日清。当蝇类密度较高时,对外环境可采用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蝇;对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场所采用滞留喷洒处理墙面杀灭成蝇;在临时安置点或住所室内环境可使用杀虫气雾剂进行灭蝇。

  4、鼠类防制:对居民区、垃圾堆、废墟等重点防鼠场所,投放蜡块毒饵。毒饵应投放于垃圾、废墟等隐蔽区域,或直接投入鼠洞,居住区周围应投放于毒饵盒内。鼠尸要统一挖坑深埋。

三、注意事项

  1、在蚊虫较多的地方活动或工作,应使用驱避剂等个人防护用品,按照产品说明上的使用剂量、使用频次涂抹于皮肤外露的部位,或在衣服上喷洒。

  2、灭鼠投饵前做好宣传和警示标记,防止儿童和老人误食中毒,医疗机构要储备一定的维生素K1解毒剂。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