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815

发布时间:

2023/08/15

浏览次数:

1610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3-08-15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新变异株再现,世卫称近一月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激增八成

2023-08-14    新京报

 

    原标题:新变异株再现,世卫称近一月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激增八成

    三个月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是“既定的持续的健康问题”,并警告称,新冠病毒将继续传播和变异,导致确诊、住院和死亡人数偶尔激增。

    事实也确实如此,近一个月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确诊病例明显增长。根据世卫组织数据,从710日至86日,各国报告了近150万新病例,比此前28天增加了80%

    最近几周,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北半球国家的夏季病例都有所增长。全球病例激增是由多重因素导致,专家认为,夏季聚会旅行、免疫力下降以及变异毒株的出现都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新增病例多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区

    2020130日,世卫组织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预警,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年多时间过去了,鉴于新冠住院、重症、死亡数字都在下降,而人群免疫处于高水平,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建议向“新冠大流行的长期管理”过渡,世卫组织随后接受该建议,为新冠摘下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帽子。

    但由于新冠病毒的进化等因素,新冠确诊病例仍偶有激增。在最新发布的世卫组织每周报告中,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又出现了明显增长,从710日至86日,各国报告了近150万新病例,相较此前一月增加了80%,死亡病例下降了57%,降至约2500人。

    2023123日至86日,每隔28天,世卫组织六大区域报告新冠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图/世卫组织报告截图

    从区域情况来看,近一个月以来,世卫组织六个区域中的五个区域报告的新病例数都有所下降,而西太平洋区域的病例数增加了137%,其中韩国是新病例增加的主要原因,其间报告了约120万新病例,每10万人中新增2492.9例病例。

    但这些数字也不能反映全球感染全貌。世卫组织警告称,报告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并不能反映真实数字,部分原因在于各国开展的检测和监测工作远远少于疫情早期阶段。

    专家认为,夏季聚会旅行、免疫力下降以及变异毒株的出现都可能导致病例激增。鉴于检测量普遍下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韩国局部新冠病例的激增对于全球形势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韩国和其他国家都在应对一种迅速传播的新冠病毒变异株EG.5,此变异株可能导致确诊病例上升。

    EG.5总体风险较低

    EG.5也是奥密克戎家族的一员,于20232月首次被发现,病例一直在稳步增加。自6月至7月,在所有通报的病例中,感染EG.5变异株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已从7.5%上升至17.4%

    根据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和变异能力等,世卫组织将变异株分为“监视下的”变异株(VUM)、“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OI)、“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C)三个类别。

    大约一周前,世卫组织将EG.5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OI)。根据今年3月更新的定义,“需要留意的”变异株(VOI)指的是预测或已知会影响病毒特性的变异株,并且在一个以上的世卫组织区域内被确定为比其他流行变异株更具有增长优势。随着时间推移,相对流行率不断增加,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或有其他明显流行病学影响表明其可能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新风险。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目前,包括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在内,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EG.5的感染病例。

    从现有证据来看,世卫组织官员表示,没有迹象表明该变异株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部分测试表明,EG.5的免疫逃逸能力比某些流行变异株更强,但没有导致人们患上更严重的疾病。

    当地时间202381日,韩国光州,医务人员冒暑热进行新冠检测。图/视觉中国

    虽然总体风险较低,但基于其遗传特征、免疫逃逸特征和增长速度,世卫组织估计EG.5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导致发病率激增。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未来出现一种更危险的变种的风险仍然存在,可能会导致病例和死亡人数的突然增加。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对新冠进行长期持续管理,督促各国继续开展协作检测,以及时发现病毒的重大变化、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人群的免疫力趋势,呼吁各国政府继续提供疫苗接种,确保各个群体公平获得疫苗、检验和治疗。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变异株EG.5仍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家族的一员,其对人的毒力没有增强,但免疫逃逸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更强,因此其传播范围相对较大。总体来看,变异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范围内,我国尚不需要担心EG.5可能带来的新一轮疫情影响。

    赵卫表示,我国公共卫生机构仍需要持续开展新冠症状监测,尤其是观察统计变异株EG.5感染者的症状。一旦发现重症率和病死率上升,或伴有新的临床症状,应及时提升防控级别,尽可能在早期降低变异株的传播和扩散水平。官方应对公共卫生机构的监测结果中的重大变化组织研判,及时通报。个人尚无需担心变异株EG.5的影响,可以适当关注官方通报。

    摘引网址:https://www.sohu.com/a/711671804_114988?edtsign=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强化重点指导 守护儿童安康——四川省举办危重新生儿救治技能培训凉山州专场培训

2023-08-14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为提升民族地区新生儿复苏技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因出生窒息导致的残疾发生。近期,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省妇幼保健院在凉山州西昌市举办2023 年四川省危重新生儿救治技能培训班(凉山州专场)。

    培训班紧扣凉山州当前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短板,以濒死儿复苏为突破口,以“理论+实操+考核”的形式组织开展现场培训,并通过国家“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 (四川省)开展在线培训。培训班详细讲解了产房内濒死儿复苏和新生儿有创呼吸支持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全流程演示了产房内濒死儿复苏技术,针对性指导了现场参训学员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以及团队配合等实践操作。为检验现场参训学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训班专门组织开展了分组考核,由授课师资现场给出案例,学员进行病情判断、组内人员协调,模拟实施产房内濒死儿复苏。通过专业知识讲解和实操演练,切实提高了现场参训医护人员濒死儿复苏技能。

    凉山州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5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现场培训,全省各级新生儿复苏师资、各妇幼保健机构相关医护人员1600余人次通过国家“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 (四川省)参与在线培训。

    摘引网址:http://wsjkw.sc.gov.cn/scwsjkw/gzdt/2023/8/14/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统筹全市疾控力量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全力做好洪涝灾害后卫生应急工作

2023-08-14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洪涝灾害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保证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市疾控中心积极发挥统领作用,充分统筹全市疾控力量,全力支持重点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日前,市疾控中心出台并印发了《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后应急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结合实际情况将6个非涉洪区疾控中心编成4组,分别对口支援4个重点涉洪区疾控中心,开展安置点聚集性事件处置、灾后卫生评价、饮用水采样检测及环境消毒指导等工作。

  市疾控中心将对各区统筹指挥,统一调度。各区疾控中心也将严密部署、周密安排、做好准备、积极对接,按照市疾控中心统一调度指挥,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准备工作,确保人员、物资、装备闻令即出发。

    摘引网址:https://www.cdctj.com.cn/system/2023/08/14/030117118.shtml

返回目录>>

 

省疾控中心组织全省疾控系统参加洪涝灾害后饮用水与环境卫生技术培训

2023-08-14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近期,全国多地遭受强降雨,部分地区出现了洪涝灾害。根据国家疾控局要求,812日上午,中国疾控中心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开展洪涝灾害后饮用水与环境卫生技术培训,省疾控中心积极组织全省疾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0余人参加。

    本次培训由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李群主持,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孙阳讲话,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应波、潘力军、沈瑾就洪涝灾害后生活饮用水卫生、预防性消毒、环境卫生清理等内容进行授课。

    培训结束后,省疾控中心主任李琦强调,自7月以来,我省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灾情,当前,正处于清淤的关键节点,各单位要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全面做好环境卫生处置,科学精准开展消毒消杀,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和灾区群众食品安全,提升群众防疫防病意识和能力,全力做好当前救灾防病各项工作。(科培处、应急办)

    摘引网址:https://www.hebeicdc.cn/zxyw/49408.j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研究揭示了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缓解围产期动物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

2023-08-14    网络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庞卫军教授课题组在《Redox Biology》发表题为“Melatonin" promotes gut anti-oxidative status in perinatal rat by remodeling the gut microbiome”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伊旭东、副教授蔡瑞、硕士毕业生邵勇维克和博士研究生王国艳和邓露教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杨公社教授和庞卫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动物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ROS并易形成氧化应激,从而损害围产期及其子代的肠道健康,因此抑制ROS的产生对维持家畜繁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索了经典抗氧化剂褪黑素对围产期动物及其仔代肠道健康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机制。结果发现褪黑素和褪黑素处理动物的粪菌显著提高了围产期动物及其后代肠道健康并缓解氧化应激;此外,与正常围产期动物相比,褪黑素对无菌围产期动物的抗氧化作用明显降低,而抗生素处理的粪菌则无法发挥抗氧化与维持肠道健康的作用。可见,褪黑素通过重塑肠道微生物进而发挥维持肠道健康和抗氧化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褪黑素可以通过重塑肠道菌群进而降低围产期动物及其仔代自噬和炎症。基于肠道微生物16s测序及靶向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褪黑素显著提高了AllobaculumFaecalibaculum等菌的丰度,这些菌可产生有益短链脂肪酸,而这些链脂肪酸可有效抑制氧化诱导的肠道自噬和炎症。综上,本研究首次发现褪黑素可通过重塑肠道微生物,缓解肠道氧化应激并抑制炎症和自噬,进而维持围产期动物和仔代的肠道健康。研究结果对改善母畜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研究受到国家生猪产业体系(CARS-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872979No. 32070782)及陕西省重大产业链项目(2022ZDLNY01-04)等项目共同资助。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dbee86645aa.html

返回目录>>

 

Nature子刊:揭示无氧发酵代谢物抑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新机制

2023-08-14    植物所

 

    在模式生物莱茵衣藻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分别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无氧发酵则可以独立发生在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这三种基本的能量代谢过程如何和谐有序的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内是值得深度思考的科学问题。目前,围绕三者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对匮乏,功能耦合机制尚不清晰。

    此前研究表明,光合生物在黑暗处理下会逐渐积累质子,导致叶绿体类囊体腔酸化,进而抑制光合作用,这可能与叶绿体呼吸或ATP水解有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利金研究组基于前期对于类囊体腔酸化的研究,推测可能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弱酸抑制了光合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研究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通过使用叶绿体呼吸突变体ptox2nda2ATP水解突变体FUD50,黑暗条件下添加弱酸发现可以致其类囊体腔酸化,分别排除了黑暗中类囊体腔的酸化是由叶绿体呼吸和ATP水解导致的论断。同时,研究发现,类囊体腔内的酸化程度与无氧代谢弱酸的总积累量成正相关,而在同等处理条件下,利用发酵代谢过程中不产弱酸的绿藻NIES-2499开展实验则未发现酸化的现象。这表明发酵产生的弱酸代谢物是使类囊体腔发生酸化的诱因。研究还证明了这种代谢产物的反馈调节机制存在于不同种类的光合生物中。进一步,根据膜对小分子的半透性特性,研究提出了“离子陷阱”模型,即外源添加或无氧发酵产生的弱酸分子能够跨越脂质双分子层,最终进入类囊体腔,但电离出的离子不能自由跨膜,类囊体腔内的pH缓冲能力较低,腔内质子不断积累,从而发生酸化。

    该研究阐释了光合生物中无氧发酵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新机制,对于探讨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间的化学偶联,探究光合生物基本生理过程及优化植物生长和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762ae8674145.html

返回目录>>

 

上海交大研究发现,熬夜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92%有关

2023-08-14    医诺维

 

    总之,该研究表明,熬夜、上夜班导致生物节律紊乱,进一步诱发NR1D1表达降低,导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强调了维持节律稳态是一个潜在的心肌保护策略,为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卜军团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isruption of Circadian Rhythms by Shift Work Exacerbates Reperfusion Injury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熬夜或夜班工作等昼夜节律紊乱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再灌注术后心肌损伤,并导致长期临床预后不良。在5年的平均随访期间,与不上夜班的人相比,经常上夜班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92%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血管突然堵塞,引起相应区域的心肌坏死。是影响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急性心血管事件具有昼夜节律特点已成共识,但是昼夜节律紊乱带来的心血管损伤风险却依然未明。

    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412名心肌梗死患者的数据,年龄在52-62岁之间,90%以上是男性,其中102名属于轮班工作者。与不上夜班的患者相比,经常上夜班的人通常更年轻、BMI更高。

    所有患者均在心梗发生后的12小时内接受了急诊再灌注手术,并于术后1周内进行了心脏磁共振评估心肌梗死面积,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

    研究发现,与不上夜班的患者相比,经常上夜班显著增心肌梗死面积,心脏微血管阻塞发生率明显更高。

    在平均5年随访期间,共发生了75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死亡6例,心肌再梗死14例,心力衰竭48例,中风7例。

    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与不上夜班的患者相比,经常上夜班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了92%相关,心衰风险增加106%相关。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动物模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验证。

    在模拟上夜班的小鼠实验中,研究发现,与昼夜节律正常的小鼠相比,模拟上夜班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此外,昼夜节律紊乱的小鼠心肌梗死术后死亡率也显著升高。

    由于小鼠是夜行动物,研究人员又对绵羊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昼夜节律紊乱是导致术后心肌损伤加重和功能恶化的原因。

    模拟夜班小鼠实验

    在后续的进一步实验中,昼夜节律紊乱的小鼠心肌细胞核受体NR1D1表达显著降低。这意味着,NR1D1可能在昼夜节律失调诱导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研究人员敲除了小鼠NR1D1后发现,小鼠发生心肌梗死术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更大,心肌活性和心功能也更差。

    总之,该研究表明,熬夜、上夜班导致生物节律紊乱,进一步诱发NR1D1表达降低,导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强调了维持节律稳态是一个潜在的心肌保护策略,为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e3ee866252c.html

返回目录>>

 

Cell:斯坦福大学发现调控雄性性欲、性行为和快感的关键大脑回路,

为开发调控男性性欲的药物开辟了新道路

2023-08-14    生物世界

 

    这项研究发现可能会催生出一种新型药物,作为性欲调节剂,抑制部分男性的性欲亢进或增强性欲缺乏的男性的性欲。

    斯坦福大学 Nirao Shah 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A neural circuit for male sexual behavior and reward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雄性小鼠大脑中发现了控制性别识别、性欲唤起以及随之而来的交配行为和快感的神经回路,当雌性小鼠出现时,该回路就会被触发,点燃性欲之火、诱导交配行为和由此产生的满足感。

    此外,刺激这一回路,能够消除不应期,让雄性小鼠立即再次产生交配的欲望和行为。这项研究也为开发调控男性性欲的药物开辟了新道路。

    20191月,Nirao Shah 团队在 Cell 发表论文【2】,发现了控制从杏仁核的终纹床核(BNSTpr)到下丘脑视前区(POA)的投射的神经元可以开启或关闭雄性小鼠对陌生小鼠性别的识别。

    调控雄性性欲的大脑回路

    研究团队想进一步了解,一旦雄性小鼠识别对方小鼠性别后,具体是哪些神经元发生了“对话”。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组特殊的终纹床核(BNSTpr)神经元上,这些神经元的特点是产生一种名为P物质(Substance P)的神经肽(由Tac1基因编码),他们还追踪了下丘脑视前区(POA)中的另一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产生P物质受体(由Tacr1基因编码)。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为了确保实验中雄性小鼠的行为和大脑活动不受社会经验影响,他们使用了成年雄性小鼠,它们在3-4周时断奶后就没有再见过雌性小鼠。

    该研究显示,刺激表达P物质的终纹床核神经元(BNSTprTac1)加速了表达P物质受体的下丘脑视前区神经元(POATacr1)的活动,在大约90秒的时间内,后者神经元活动增加,在10-15分钟的延迟之后,雄性小鼠完成了完整的交配行为。

    P物质与下丘脑视前区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时,会逐渐使神经元变得敏感,从而使它们变得越来越活跃。直接将P物质注射到其附近,会大大加快雄性小鼠与有意愿的雌性小鼠的交配。而直接激活表达P物质受体的下丘脑视前区神经元,甚至会导致雄性小鼠与无生命物体交配。

    在这张雄性小鼠的大脑图像中,粉色为终纹床核(BNST),绿色为下丘脑视前区(POA)。从粉色区域向绿色区域流动的神经回路控制着性欲、性行为和性满足。

    消除不应期

    几乎所有的雄性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男性,都会有一种所谓的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即射精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恢复性欲和能力。在这项研究中所使用的小鼠的不应期为5天,而通过实验操作直接刺激表达P物质受体的下丘脑视前区神经元,会促使刚刚射精的雄性小鼠立即重复它们的交配程序,在雌性小鼠在场的情况下它们会立刻再次进行交配。

    Nirao Shah 教授

    论文通讯作者 Nirao Shah 表示,激活特定神经元后,雄性小鼠只需1秒钟不到的时间就回复了交配,这比其正常的不应期(5天)缩短了40多万倍。另一方面,沉默这一组神经元,雄性小鼠则不会进行交配。在保护如此重要的大脑回路方面,大自然不会随心所欲,因此,人类的下丘脑中很可能也存在类似的神经元,它们调节性奖励、性行为和性满足,有着在小鼠上观察到的非常类型的功能。

    有望开发出调控男性性欲的药物

    这项研究发现可能会催生出一种新型药物,作为性欲调节剂,抑制部分男性的性欲亢进或增强性欲缺乏的男性的性欲。

    论文通讯作者 Nirao Shah 表示,如果这一调控回路存在于人类中,那么我们就能进一步设计用来调控这一回路的小分子药物。这些潜在药物与现在所用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例如西地那非)不同,它们能够直接放大或抑制控制男性性欲的特定大脑区域。

    研究团队还表示,激活雄性小鼠调控性欲的大脑回路并没有影响其攻击性,因此,通过这种机制提高男性性欲的药物也不大可能引发攻击行为。此外,研究团队正在积极发现和阐明雌性体内类似的大脑回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21fe867392a.html

返回目录>>

 

《自然·通讯》:强过传统标志物!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团队发明早期乳腺癌血检新方法

2023-08-14    奇点糕

 

    就在前两年,乳腺癌的发病率超越肺癌,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

    众所周知,早筛早诊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不过,作为临床上早期乳腺癌的主要筛查方法,乳腺钼靶和超声均存在局限性,要么是敏感性低,要么是假阳性率高[2,3]。因此,亟需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高的检测方法。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王传新、杜鲁涛和李娟团队,在知名期刊《自然·通讯》报道了一种新型早期乳腺癌诊断技术[4]

    他们发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四个DNA甲基化位点,可以作为检测早期乳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并基于此开发了名为BC-mqmsPCR的检测方法。多中心队列的验证结果表明,BC-mqmsPCR能有效区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AUC0.940,灵敏度为93.2%,特异度为90.4%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BC-mqmsPCR优于现有的临床诊断方法,尤其是在检测早期和微小乳腺癌病灶方面。

    王传新团队在20205月至20227月间,从中国6个省的10家医院共招募了820名受试者,其中包括未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没有患其他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其他肿瘤患者,以及没有恶性疾病且年龄和种族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

    在经过入排标准筛选和质量控制之后,最终有781名受试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被分到三个队列:队列I(标志物发现组),包括50名乳腺癌患者和30名健康受试者,鉴定PBMCs中存在的乳腺癌特异性DNA甲基化标记;队列II(标志物确认组),包括110名乳腺癌患者和90名健康受试者,炎症并确定标志物;队列III(多中心队列),包括206名乳腺癌患者,170名健康受试者和125名其他肿瘤患者。

    通过对队列I测序数据的分析比较,王传新团队初步选择了8个候选甲基化标记,包括4个高甲基化标记和4个低甲基化标记。

    随后,他们在队列II中检验了这8个候选甲基化标记的效果,结果显示,4个低甲基化标记不能很好的区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而4个高甲基化标记复现了队列I的研究结果。而且,每个高甲基化标记都能将早期乳腺癌和小肿瘤(≤1.5厘米)与健康对照区分开来。

    于是,王传新团队就以这4个高甲基化标记为基础,开发了可在一次反应中对四种甲基化标记物进行多重定量的乳腺癌高效诊断方法——BC-mqmsPCR。基于队列III的研究数据报告了BC-mqmsPCR的性能,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250.918、灵敏度分别为83.1%80.3%、特异度分别为90.489.1%。在区分乳腺癌和其他癌症方面,BC-mqmsPCRAUC0.913

    在诊断早期乳腺癌方面,对于0/I期乳腺癌患者而言,BC-mqmsPCR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400.927,灵敏度分别为93.3%85.7%;对于≤1.5厘米的肿瘤,BC-mqmsPCR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高达0.9450.936,灵敏度分别高达93.290.0%

    王传新团队认为,这些结果表明,BC-mqmsPCR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可用于发现难以通过超声和X光检查识别的小肿瘤。

    在研究的最后,王传新团队比较了BC-mqmsPCR与目前临床上在使用的肿瘤标志物CA153CEACA125的优劣。受试者为670/I期乳腺癌患者,以及113例肿瘤≤2.5厘米的乳腺癌患者。

    总体来看,BC-mqmsPCR的检出率为82.0%,明显高于CA1535.3%CEA6.0%CA1253.5%。让他们吃惊的是,BC-mqmsPCR检测出了170期乳腺癌(原位癌)中的15例(88.2%),而CEA仅检测出1例(1/175.9%),CA153CA125则连1例都未检出。此外,对于≤1.5厘米的肿瘤,CA153CEA未检出,CA125只检出其中的2.1%,而BC-mqmsPCR则检出了91.7%

    以上数据说明,BC-mqmsPCR具有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方法的潜力,尤其是检测早期乳腺癌。

    总的来说,王传新/杜鲁涛/李娟团队基于PBMCs4DNA甲基化标记物,开发了一种便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乳腺癌无创检测方法——BC-mqmsPCR。重要的是,BC-mqmsPCR对于早期乳腺癌和体积较小的肿瘤也有非常高的灵敏性。

    不难相见,以上结果一旦被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BC-mqmsPCR必将改善乳腺癌的早筛早诊,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1;71(3):209-249. doi:10.3322/caac.21660

    [2].Nelson HD, Pappas M, Cantor A, et al. Harms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Systematic Review to Update the 2009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Ann Intern Med. 2016;164(4):256-267. doi:10.7326/M15-0970

    [3].Welch HG, Prorok PC, O'Malley AJ, et al. Breast-Cancer Tumor Size, Overdiagnosis, and Mammography Screening Effectiveness. N Engl J Med. 2016;375(15):1438-1447. doi:10.1056/NEJMoa1600249

    [4].Wang T, Li P, Qi Q, et al. A multiplex blood-based assay targeting DNA methylation in PBMCs enables early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Nat Commun. 2023;14(1):4724. doi:10.1038/s41467-023-40389-5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7f57e867372c.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中医药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3-08-15    新华健康

 

  近日,为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展示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与发展成果,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国际发展,从而更广泛地服务人类健康,中医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主办,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全程中英文同声传译,并全程全球直播。世界中联分支机构负责人及代表和来自中医药领域的150多位代表参加论坛,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世界中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桑滨生主持论坛开幕式。

  世界中联主席马建中在致辞中表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29个国家设立了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20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部分国家已将中医药疗法纳入健康保险体系。中药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联酋和菲律宾等国家以药品形式注册。中医针灸、太极拳、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世界中联作为全球最具规模的中医药国际性学术组织,在中医药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将继续积极履行国际组织的义务,充分发挥联系世界中医药团体和专家学者的桥梁作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国际传播与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朱海东在致辞中说,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目前,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了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本次大会的举办对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及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世界中联副主席张伯礼在视频致辞中说,中医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论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一个中医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必将为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开幕式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以及来自西班牙、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涵盖五大洲的十位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就中医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在本国的发展、传播、现状及思考做了主题演讲。世界中联副秘书长陈立新主持主题演讲环节。

  论坛上,来自世界五大洲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广泛交流,凸显了论坛的国际性、学术性以及前沿性,展示了中医药在全球传播的广泛性以及应用的普遍性,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和喜爱。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30814/c3e20d

返回目录>>

 

中国医疗队再赴桑托岛

2023-08-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中国援瓦努阿图医疗队一行9人第二次赴桑托岛开展巡岛义诊。

  这是受瓦努阿图卫生部邀请,在时隔3个月后,医疗队再赴瓦努阿图第一大岛执行的额外任务。在4月初的桑托岛巡岛义诊中,全体队员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使得桑托岛北方省医院的负责人致信瓦努阿图卫生部,恳请中国援瓦医疗队再次前往桑托岛开展医疗服务。

  如约抵达桑托岛后,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面孔,让医疗队队员们感到分外亲切。医疗队迅速投入医疗和培训工作。其中,外科组联合北方省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门诊病例筛选,制定手术方案,简化手术流程,完成了15台预定手术。这里面不乏疑难病例,比如巨大甲状腺肿物、巨大腹股沟疝、严重肥胖症患者等。在技术过硬的团队协作下,所有手术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全部顺利出院。

  义诊期间,队员们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高超的手术技术令瓦国同行叹服;北方省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近水楼台先得月”,争相到中医诊室体验中医正骨按摩手法;医疗队同时也“授人以渔”,通过手术示范带教当地医生,并在短短一周内,精心安排了专题讲座,为当地医护人员讲解《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异常心电图解读》《根管治疗》等课程,深受当地医护人员欢迎。

  完成医院工作之余,医疗队还为桑托岛华人、中资企业员工开展了义诊咨询。

  医疗队经过充分沟通、精心筹备、紧密安排,二赴桑托岛巡诊又一次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当地医院和患者的广泛赞誉,相信中国医疗队的故事会在当地一直流传下去。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626.html

返回目录>>

 

上半年25大类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率降低

2023-08-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814日电  (记者林丽鹂)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23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921763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样品70174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40%,较2022年同期下降0.1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餐饮食品、酒类等25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降低。

  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5大类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43%0.53%0.76%0.15%0.16%,均低于总体抽检不合格率。

  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看,一些不合格项目占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为:农药残留超标42.98%,微生物污染14.67%,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13.06%,有机物污染问题9.21%,兽药残留超标7.83%,重金属等污染6.46%,质量指标不达标4.92%

  针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市场监管部门已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结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核查处置,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614.html

返回目录>>

 

多地加强雨季水污染整治 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

2023-08-14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进入汛期,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迅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汛期和退水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为避免出现随雨水排污现象,各地也在加强雨季水污染整治行动。

根据雨情变化,河北省秦皇岛市探索建立起强降雨精准管控机制,有效消减陆地上的污染物入河、入海,从而保障近岸海域水质稳定。

河北省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王璐:这就是我们的“一图两清单”,“一图”是指河流水系和污染分布,“两清单”是指支流沟渠和污染源分布。它覆盖了全市13条主要入海河流,以及333个入河排污口和1936个畜禽养殖户,我们根据降雨情况,对症下药,雨前摸排,雨中确保,雨后整改。

812日,秦皇岛下起了大雨,政府部门派出多路工作人员巡查摸排,很快发现东港路上出现污水外溢点。相应的应急预案随即启动,60多台吸污车很快出动,三处外溢点的污水被抽排进入另一条污水管网,7座污水处理厂同时满负荷运行,持续加大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保障水质稳定达标排放。4小时后,这些污水外溢隐患被成功排除。

据了解,今年秦皇岛市一共出现3次强降雨过程,没有发生一起污染事件。

在山东省肥城市,康王河沿岸雨污分流工程已接近尾声,当地抓住雨季的“窗口期”,正在加紧施工作业。

山东省肥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排水科科长 赵霞:根据城区排水分布,科学编制了4个雨污分流项目,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实施。通过各项工程实施,实现“清污分离”“清水入河,污水纳管”。

雨污分流是完善城市基础建设、解决城市防洪内涝、消除黑臭水体的治本之策。现在肥城市已筹资4.7亿元,排查支管网接点、完善主管网建设,预计两年内将建设完善城区雨污排水管理系统。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E7QQGJPYPI

返回目录>>

 

洪水过后 房屋要彻底消毒再入住

2023-08-15    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洪水过后,房屋需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之后再入住 。今天,疾控专家就来介绍一些房屋清洁消毒的有效方法。

  屋内清洁 把握四原则

  在房屋进行清洁前,需要将室内物品进行分类,哪些物品可以清洁、哪些物品可以直接丢弃;

  通常一些不易吸水的材料,例如金属、玻璃和硬塑料等材质的物品,可以进行清洁和干燥;

  而地毯等吸水性很强的物品在洪水过后很难清洗和干燥,可考虑丢弃;

  此外,暴露在洪水和泥浆中外包装破损的食品、饮料、药品等无法清洗消毒,建议丢弃。

  打扫有顺序 先清洁后消毒

  房屋清洁时,首先彻底清洁墙壁、家用电器、地板、家具等较为坚硬的表面,并用热水和普通清洁剂配制的溶液擦拭。

  其次,清洗所有柔软织物,包括床品、衣物、儿童玩具等。如需使用消毒剂,可选择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但需先清洁后消毒。

  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时,应仔细阅读并遵循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不要混合使用。

  此外,为减少微生物孳生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房屋清洁过程中及结束后,可用风扇等增加空气流通。清洁房屋后所穿衣物需仔细清洁与消毒。

  处理霉菌 做好防护

  快速识别霉菌,我们可以这样做:

  “看” 观察墙壁和天花板及其他物质表面是否出现变色,如变色,则有可能是霉菌生长。

  “闻” 房间如果存在持续性难闻的霉味、泥土味或臭味,则有可能是霉菌生长。

  去除霉菌,根据其附着物的不同,选择去除工具:

  平整硬墙面 使用铲子铲除,并用肥皂和清水擦拭清洁。

  混凝土等粗糙表面 使用硬毛刷刷除,并用肥皂和清水擦拭清洁。

  如果霉菌生长面积过大,可向专业技术机构寻求帮助。在进行霉菌清除操作时,宜配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并开窗通风。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703.html

返回目录>>

 

美国一公司紧急召回冰淇淋产品:或含李斯特菌 已有两人食用后生病

2023-08-15    海外网

 

海外网814日电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称,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公司正紧急召回一批冰淇淋产品,这批产品疑受李斯特菌污染。

涉事公司名为Real Kosher Ice Cream”,该公司称,自84日或更早生产的一系列冰淇淋中,所有口味均可能出现问题。这一系列包括6种不同口味冰淇淋,每份采用8盎司包装。在实施紧急召回前,已有两人因食用冰淇淋住院,其中一人李斯特菌检测结果呈阳性。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李斯特菌病,这种疾病每年会导致约260人死亡,此类感染最有可能使孕妇及其新生儿、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患病。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E8EYYKzeBH

返回目录>>

 

德总理朔尔茨:工作50年“足够了”,德国没必要提高退休年龄

2023-08-15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13日报道称,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日在出席一场活动时表示:“我坚信,我们现在没必要再提高退休年龄。如果17岁中学毕业,你就要工作50年,我认为这足够了。”

朔尔茨是10日在德国爱尔福特市的公民对话活动上说这番话的。他同时表示,如果有人自愿工作更长时间,那无所谓。报道称,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德国联盟党最近考虑进一步提高退休年龄。基民盟建议,可将退休年龄与人均预期寿命挂钩,该党目前正在就此制定方案。有德国官员表示,要想国家保持现有发展水平,“67岁就退休”是不可持续的。该官员认为,许多职业都应该延长工作年限,这才比较合理。

根据德国现行法律,到2031年德国人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从65岁提高至67岁,养老金继续按照规定发放。朔尔茨在活动上强调,所有人可以放心,养老金水平将保持稳定,不会下降。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E8Dngwiydo

返回目录>>

 

24小时接连18名患者死亡,印度医院被查!死者家属质疑医患比例失衡

2023-08-15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由于24小时内接连有18名患者死亡,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埃克纳特·欣德13日责令成立调查委员会,对该邦塔那地区的马哈拉吉纪念医院进行调查。

据《印度快报》14日报道,马哈拉吉纪念医院的死亡登记表显示,12日至13日,共有18名患者在24小时内因各种原因死亡,其中大多数死亡发生在13日凌晨3时至4时之间。在死者中,一名患者患有慢性肾病,两名患有心脏缺血,还有两名患有慢性肺病。其余病例包括发热、肺炎、溃疡和登革热,还包括一个煤油中毒的4岁孩子。报道称,近一段时间,马哈拉吉纪念医院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由于塔那另一家医院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大量患者涌入拥有500个床位的马哈拉吉纪念医院。该院院长巴罗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恶劣的天气导致更多病患就医,这进一步加剧医院负担。”

对于院方的说法,部分死者家属并不买账,他们指责医院存在管理疏忽,并质疑患者和医生的比例严重失衡,称“一名医生有时被分配看100名患者”。33岁的安萨里死于“持续性腹膜炎导致的感染性休克”,她的家人认为医院应为此负责,“她胃痛并呕吐了两天,我们12日下午5点左右让她入院,然而她在当天夜里就被宣布死亡。这家医院缺乏专业医生,只是坐视病人死去。”=

马哈拉施特拉邦反对党领袖、国会议员阿瓦德怒称:“穷人就注定要死吗?地方政府缺乏羞耻心,这家医院面临着人员短缺的问题,但没有人准备好承担责任。”随着批评声音增加,马哈拉施特拉邦卫生部长萨万特表示,已要求医院在两天内提交报告说明具体情况。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E8EPYM8IEw

返回目录>>

 

“学习困难”门诊火是好事 但切莫病急乱投医

2023-08-15    北京青年报

 

  目前正值暑期,多地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迎来就诊高峰。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长无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学习困难”,有的认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学习困难”,也有的家长希望通过医生的帮助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不少家长为挂号提前守在手机旁,但仍“一号难求”。

  近年来,一些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屡屡引发舆论关注。去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消息还上了热搜。但仍有不少人认为,所谓“学习困难”其实就是“偷懒”,这种“病”让医院来治疗,简直就是笑话。

  其实,我们通常所讲的“学习困难”和医生所说的“学习困难”,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大抵指向学习不专心、喜欢开小差等现象,是学习习惯和教育方式等问题。而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则是将之当成一个医学问题。

  关于“学习困难”的界定,目前医学界尚未达成一致,因为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可能是智力问题、视听感知觉异常、神经功能损害,也有可能是家庭因素、情绪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学习不良综合征。但是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特定的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孤独谱系障碍(自闭症)等。

  学习困难常见于学龄期的孩子,小学阶段比较突出。国内外研究报告显示,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为20%左右,男生比女生的数量更多一些。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可以做到早期预防和诊断这类疾病,从而尽量减少疾病对孩子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各种不良影响。

  “学习困难”门诊的火爆,警示一些老观念根深蒂固的家长需要适当转变认识,走出认知误区。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不能“想当然”,必要时需寻求专业力量的帮助,看看孩子是不是得“病”了。但需要提醒的是,医疗手段也有局限性,“学习困难”门诊并非万能,应当理性看待,而不能产生依赖思想,不能把这个门诊当做提高成绩的“终南捷径”。

  “学习困难”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以成绩低下或者不理想为主要表现,但并不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学习困难”。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受到环境、心理、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草率下结论。一个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在学习上投入和同学一样或者更多精力的情况下,如果出现阅读拼写、计算障碍,或者成绩突然大幅度下降,就应当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概言之,如果是生理原因导致的学习困难,当然要寻求正规的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专业的康复训练等。而教育不当、动机不足、环境不适等造成的学习困难,更多地可以归结为“心病”范畴,需要另辟蹊径。此外,鉴于个体禀赋的差异,不能以某些“重要”科目为标准来衡量是否存在“学习困难”,动辄把不适应学校课业单一评价机制的学生都送去“纠正治疗”。

  令人痛心的是,有不少孩子的“学习困难”是父母不恰当的教育造成的。孩子明明没有太大的学习困难,但“鸡娃”心切的家长,一旦期望存在落差,就越“卷”越厉害,进而陷入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种情况,该去看病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要正视但不能盲从或滥用,否则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不尊重科学,仅凭“老经验”就对该门诊嗤之以鼻,这样的“误解”固然不可取,但一遇到问题就赶去排队挂号,这样的“谬解”同样令人担忧。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664.html

返回目录>>

 

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发布

2023-08-1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以下简称《十条》)。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3%,小学生近视率为35.6%,初中生近视率为71.1%,高中生近视率为80.5%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在《十条》发布会上说,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态势尚未根本转变,特别是不少家长对儿童眼保健及视力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学养育知识和健康护养技能不足,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意识不强,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明显不够。她希望“利用暑期进一步加大向社会和儿童家长普及儿童眼保健科学知识的力度,提高视力不良防控意识,形成从小培养儿童科学用眼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条》包括以下内容:预防近视从小从早做起。儿童眼球和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被称为“远视储备量”。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远视储备量不足容易发展为近视。儿童在1-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7岁之后学龄期应当定期接受屈光筛查,监测远视储备量。

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两小时。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增加眼内多巴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是有效、经济的防控近视方法。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两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户外活动要避开午后高温强晒时段。即使阴天,户外活动也对近视有防护效果。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首届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宁利表示,“户外”两字非常重要,如果把活动都放在室内,只能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起不到防护近视的作用。落实户外活动有学校和家庭两个主战场,现在学校的强制性户外活动已比较普遍,但是当学生回家后,有的家长无法保障孩子的户外活动。“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宣教,让家长们也行动起来,给孩子多一些户外活动,这也是为呵护孩子未来的光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诱导近视形成的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读写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不可平躺、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不可边走边看书,或者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还要坚持“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应向20英尺(约6米)外远眺20秒以上。此外,还要保持光线适度,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同时避免阳光直射;晚上除开启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光源。

目前正值暑假,不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变长。《十条》中指出,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屏幕学习时,屏幕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距离为电子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观看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家长如果观察到孩子有视物凑近、眯眼等异常情况或筛查发现视力变差,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眼科检查。《十条》中还指出,散瞳验光是诊断近视的“金标准”。散瞳药物对健康的眼睛不会产生损伤,用药后可短期出现畏光、视近不清症状,停药后可恢复至正常状态。家长应对散瞳验光有正确的认知,遵医嘱进行检查。

一旦孩子确诊近视,应及时科学干预。《十条》建议通过佩戴眼镜等进行矫正,延缓近视进展。对于戴镜视力正常者,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每3-6个月、初高中学生每6-12个月进行复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更换眼镜。此外,耳穴疗法等中医适宜技术经循证医学证实可控制近视进展,学生及家长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应用。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E8EH1HhqIT

返回目录>>

 

广西实施区内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5100多万名参保人员看病报销更方便

2023-08-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使群众享受更加便利、优惠的医保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组织调研,针对患者实际需求,出台区内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简化异地就医程序。同时,完善配套措施,借助信息化平台,方便群众看病,减轻医疗负担。

  “这次在南宁看病,省去了备案手续,真的方便很多。”在医院拿到异地就医住院结算单,46岁的凌征南说。

  凌征南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高峰镇上河村,到南宁住院,属异地就医。在过去,广西区内异地就医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备案,给群众带来不便。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西聚焦医保、就业、教育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为民解忧办实事”系列行动。71日起,广西正式实施自治区内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参保统筹地区外、自治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异地就医购药,实行“免备案”管理服务。

  这项改革惠及5136万多名参保人员,广西区内流动就医“无障碍”成为可能。“免备案”减轻了就医负担,让群众异地就医更顺心、更省事、更快捷。

  深入调研细致评估

  调整政策方便群众

  说起之前的病情,凌征南一阵后怕:早稻收割完,正扎口袋,人突然没了精神。“煮锅鸡汤,尝不出咸淡,我以为没做好。后来自己猛灌米醋,才发现味觉都没了。”凌征南说。

  来南宁经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凌征南的病情逐渐好转。“在南宁我无亲无故,正发愁该找谁帮忙备案的时候,医院告诉我备案制取消了。”凌征南觉得意外又轻松。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组织人员分3批次赴各地开展调研,了解到群众期待“短平快”的异地就医服务。据统计,2022年,广西区内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量达69.98万人次,其中未办理备案手续的为36.41万人次,占比52%

  广西区内异地就医备案制已实行多年。异地转院,以前需要医院开证明、村委会盖章、医保中心签字。后来虽然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网络、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办理,但部分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在使用手机、网络办理备案等方面仍存在困难。

  调研发现,不少群众是在支付完医疗费用后才咨询如何备案。不了解政策、不清楚办理流程、不熟悉材料要求,都影响了群众对医保服务的获得感。调研过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决定,要进一步优化程序、完善政策,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医保政策带来的利好。

  召开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座谈会,分析异地就医备案管理现状、经办服务效能,测算评估医保基金运行情况……经过反复调研并多次征求有关意见,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优化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的通知》,区内异地就医“免备案”政策出台。

  对此,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主治医师彭佩纯很欣慰:“以往,常有患者不懂联系医保部门或没有家属帮办理备案,耽搁治疗。如今,在广西区内异地就医购药方便多了。”

  异地就医更加便捷

  直接结算减轻负担

  “免备案”措施推出后,广西改变了“参保人员未办理异地备案,在统筹地区外、自治区内住院治疗报销比例降低15%”的政策。这对工作地与居住地常不在同一城市,而按政策规定只能选择一地备案的铁路职工来说,获得感尤其明显。

  对比近两年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员工手册,今年的版本删去了“在南宁市以外住院就医,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否则增加个人负担比例”的内容。该公司社会保险部社保业务科经济师肖坤丽说:“职工就医负担确实减轻。”

  “广西铁路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共有11万多人参加自治区本级医保,其中异地工作和生活人员有8万多人。”肖坤丽介绍。

  铁路职工的工作地点多线路长,流动性大。一旦生病,职工们为便于家人照顾及陪护,多选择回居住地住院治疗。而在工作地备过案后,在居住地就医便会少报销15%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梧州货运中心职工余玉生说:“我家在桂林,工作在梧州,异地就医备案也在梧州。现在实行了‘免备案’政策,报销待遇提升了,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免备案”后,符合条件的广西参保人员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等有效证件,就能完成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直接结算。所有就医结算流程都与参保地就医一样,按参保地就医的起付线、报销比例等待遇标准结算。因特殊情况无法直接结算医疗费用的群众,可以到医保经办窗口办理医保报销。

  据测算,“免备案”每年将减轻参保群众医疗负担约6.6亿元。目前,广西全区可办理医保经办服务事项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为1260个、13738个,覆盖率分别达100%85%以上。

  完善政策加强监管

  促进服务安全高效

  实行“免备案”后,患者会不会都到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就医?“免备案”使得群众就医选择更多,患者流动性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如何适应新的变化?

  针对第一个问题,调研组了解到,“免备案”定点医疗机构现有1.74万家,能够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目前也没有出现异地就医人数激增的情况。

  针对第二个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庞军介绍:“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动态监测和分析异地就医资金使用情况,配合卫生健康委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确保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就地治疗。同时,我们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会同人民检察、公安、财政等部门开展医保领域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建立飞行检查、抽查复查、倒查追责工作制度,完善异地就医协同监管制度和跨区域工作机制,着力打击假病情、假病人、假票据等欺诈骗保以及过度诊疗、诱导住院等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智能化系统也为医保服务的安全高效提供了有效助力。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系统的监管,每一笔结算的参保地、就医地是哪里?医保基金支付了多少?个人支付了多少?全部一清二楚。

  “后台长着‘数据眼’,一天盯着几万笔。”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劳菊荭说,“异常数据,我们会定期筛出,现场检查执法。”

  监测数据显示:“免备案”政策实行后一个月内,广西区内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约7.64万人次,医保支付6.28亿元,既方便了群众,也减轻了就医负担。

  “我们的政策工具箱很充实。未来将紧扣‘群众看病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贵不贵’,以系统观念综合施策,加强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确保‘免备案’改革释放最大政策红利。”庞军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613.html

返回目录>>

 

孩子“耳朵”疼 警惕是“鼻子”招的

2023-08-15    北京青年报

 

    暑假到来后,儿童患者量明显增加。今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患儿中,很多是因耳朵疼痛或听力下降来院看诊。医生检查后开出的药方中常常会有治疗鼻子的药物,甚至有时只有鼻部药物。此时,家长们不免会犯嘀咕——医生的诊断治疗对吗?不给耳朵用药会不会耽误孩子的病情?其实,医生这样处理是因为——不少孩子耳朵的问题都是鼻子招来的祸!

  鼻子和耳朵间有个“通道”

  我们的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管道相通,我们称之为“咽鼓管”,这是耳朵与外界交通的唯一通道,通过这个管道的不断开放和关闭,耳朵才能保证内部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我们才不会感觉到耳朵闷堵不适。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开放与关闭是人体自动调节的,我们的吞咽、咀嚼等动作都可以引起咽鼓管的开放,乘飞机时空乘人员经常提醒大家耳闷不适时做吞咽、张口或打哈欠的动作来缓解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咽鼓管是耳朵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因此一旦咽鼓管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耳朵的反应。

  鼻腔炎症可致耳化脓

  咽鼓管的外部出口就位于鼻腔的后部,因此当鼻子出现阻塞、炎症等问题时,就很容易波及咽鼓管的外口,造成咽鼓管的阻塞。咽鼓管阻塞后就会使耳朵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当内部的空气被吸收后就会形成耳内的负压。耳内的负压会造成耳部闷堵不适,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引起周围黏膜的炎症水肿和渗出,形成耳内积液,从而引起听力的下降。

  此外,当鼻腔有急性炎症时,细菌还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到耳朵内,引起急性中耳炎。严重时可以引起耳朵的化脓,鼓膜破裂。这些情况下,治疗鼻子才能从根本上治好耳朵。

  这个病也会“连累”耳朵

  除了鼻腔炎症会引起耳朵出现问题外,还有一个儿童常见疾病也容易引起耳朵的问题,那就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部的一团淋巴组织,其作用类似于扁桃体,儿童时期比较发达,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但是,当腺样体过度肥大后就会压迫阻塞咽鼓管的外口,引起咽鼓管的阻塞,从而引起耳朵的相应症状。

  此外,由于肥大腺样体的阻塞,鼻腔分泌物的引流受阻,自洁能力下降,造成了鼻部炎症的发生,引起黏膜的水肿,进一步加重咽鼓管的阻塞。

  值得注意的是,腺样体出现肥大时还会引起儿童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当孩子出现反复“鼻炎”及耳闷听力下降,或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时,就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及时对因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听力及生长发育。

    摘引网址://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699.html

返回目录>>

 

秋水仙碱 痛风的你吃对了吗?

2023-08-15    北京青年报

 

    秋水仙碱是目前常用的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三种一线药物之一。在初期降尿酸治疗时,它也可与降尿酸药同服3-6个月,可预防由于血尿酸波动导致的痛风急性发作。在风湿科门诊,我常常会遇到痛风患者错误使用秋水仙碱的情况。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秋水仙碱用药时应规避哪些错误。

  误区一

  把秋水仙碱当降尿酸药

  有的患者对秋水仙碱和别嘌醇“傻傻分不清楚”,误认为秋水仙碱是一种降尿酸药,而这是对秋水仙碱最大的误解。秋水仙碱的确可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但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运动。中性粒细胞一旦完成趋化运动、暴露于尿酸盐结晶的环境,即可引起炎症物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

  秋水仙碱并不能减少血尿酸的生成,也不能促进血尿酸的排泄,所以它并不能降低血尿酸。如果错误地把秋水仙碱当作降尿酸药物单独服用,虽然痛风发作频率有可能减少,但血尿酸水平不会有任何改善。不仅如此,长期高尿酸血症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危害,包括痛风石的形成、痛风性肾病(严重的甚至出现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等。

  误区二

  认为急性期内吃都有效

  上面,我们讲了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这种作用机制也决定了秋水仙碱在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要越快给药越好。指南上提出,如果应用秋水仙碱来治疗急性痛风发作,要在痛风发作24小时内(最好是在12小时内)用药。有些患者已经发作三天了,才开始应用秋水仙碱,难怪会疗效不佳。

  误区三

  忽略秋水仙碱的用药禁忌

  秋水仙碱的用药禁忌包括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及骨髓增生低下,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医生一般会应用其他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来代替秋水仙碱。另外,秋水仙碱与P-糖蛋白抑制剂或CYP3A4抑制剂同服,会增加秋水仙碱的血药浓度,容易发生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如果患者目前正在服用这两类药物,如维拉帕米、红霉素、克拉霉素、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具体需咨询医生或药师),应尽量避免服用秋水仙碱。

  总之,秋水仙碱是一种治疗痛风的处方药,它有起效快等优势,但也有不少毒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只有正确使用,它才会成为患者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

  敲黑板

  小量多次吃 安全且有效

  有关痛风急性发作期秋水仙碱的应用方法,近些年在指南上有所更新。传统的口服秋水仙碱的剂量(即每小时口服一片直到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等副作用或24小时总量达6mg)已不被推荐。

  因为这种服用方法很容易达到秋水仙碱的中毒剂量。近些年指南推荐的秋水仙碱的新用法是:首次口服秋水仙碱1mg1小时后给予0.5mg;如需要,在12小时后开始服用0.5mg,每天1-2次,直到症状缓解。

  新的秋水仙碱的用法大大提高了用药安全性,而且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的应用方法相比治疗作用几乎没有差别。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693.html

返回目录>>

 

找到通往患者内心的“钥匙”

2023-08-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人形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在生死两界之外的第三个世界”。患病后,大脑里像下了一场无法消融的大雪,白茫茫一片,最终连至亲也被遗忘碾压……终有一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遗忘掉大多数人和事,智力变得如同孩子。

  一旦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及早干预和用药治疗非常重要。我的工作,就是带领这群“老小孩”进行非药物治疗,为他们打开记忆之门。

  初次和周阿姨见面,是在今年春节假期刚刚结束的时候。周阿姨已经86岁高龄,但身上干干净净,可见家里人照护得用心。虽然衣着整洁,但她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脸上透出一股疲态,木讷的神情表明她是一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

  女儿安置她坐下后,向我介绍了阿姨的情况:3年前我爸去世了,之后我妈就一直是自己一个人生活。最近我发现她总是忘事,而且越来越严重,好多事我和她说过之后,她不光记不住,还说我冤枉她,完全不记得我跟她说过这件事……”

  女儿越说越激动,甚至眼睛里泛起了泪花。但这样的情绪完全没有感染到周阿姨,她始终没有任何表情。

  我认真听着周阿姨女儿的诉说。这个时候让家属痛快地讲述,既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帮他们释放长久以来压抑的情感。同时,我仔细观察着周阿姨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她的每一个眼神。终于,当女儿提到已故父亲的时候,我看到周阿姨有了不一样的反应,眼神中似乎闪过一丝光亮。我知道,我找到了通往阿姨内心的“钥匙”!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具体到个案的治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会根据医生专业的评估结果,精心设计每一位患者的专属训练方案。我从医院系统中调出了阿姨之前的量表评估结果以及病历记录,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文献支持,为她量身打造了个体化训练方案。

  周阿姨最突出的表现是性格改变和记忆力下降,这也是家属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决定先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很快就到了我和周阿姨第二次见面的时间。周阿姨一进门,我就热情地拉住她坐到了诊桌旁,说:“周阿姨,您好,我是今天带您训练的护士小吴。您看我胖乎乎的,同事们都叫我胖墩墩呢。”

  周阿姨似乎来了兴趣:“哦?你叫墩墩?”她嘴巴微张,有点惊喜地打量着我,“说起来,我的老伴儿也叫墩儿呢”。

  想不到我这胖乎乎的身材,有一天也能成为护理工作的“利器”。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沟通,瞬间拉近了我和周阿姨之间的距离。

  看着周阿姨被我带动起了情绪,我趁热打铁:“那么阿姨,今天我就带您用黏土做一个冰墩墩怎么样?”

  从选取颜色、捏制玩偶各个部分、连接拼合整个身体,到制作完毕后回忆制作过程,周阿姨都表现得非常认真,配合度很高。训练结束后,她小心翼翼地端详着自己的作品,眼睛里充满了幸福。我连忙递给女儿一个天蓝色的托盘,示意她可以和妈妈一起将手里的作品摆在上面。

  临走前,我告诉周阿姨的女儿,当阿姨表现出一些激越行为时,不要和她对着干,也不要否定她,一定要真正去了解一下她当时的心情,让她能够平静下来。

  如今,我和周阿姨已经见过几次面了,虽然她每次来都记不住我姓什么、叫什么,但是却记住了我的昵称——“冰墩墩”。看到周阿姨性格逐渐开朗,病情日趋好转,训练不断进步,女儿也更加支持她来医院康复:“平时在家脸上都没个表情,一到医院就高兴。”

  患者病情的改善、对我的喜爱以及家属对我的认可,是对护理门诊工作最大的肯定。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我的专业。在给患者做训练时,虽然知道患者会忘记,我也坚持一句话重复几十遍。

  作为护理门诊的护士,我深知,耐心和技巧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程度。虽然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法治愈,只能减慢病情的发展进程,但我相信是可以找到通往患者内心的那把“钥匙”,帮他们找回一部分记忆的。

  我喜欢看到爷爷奶奶们脸上幸福的笑容,也为某一次他们记住了我的名字而开心不已。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带领他们积极应对阿尔茨海默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625.html

返回目录>>

 

跑步真的伤膝盖吗?大家别再争论了,来看爱跑步的骨科医生怎么说

2023-08-14    湖南医聊

 

江湖传言:跑步伤膝盖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让我们来采访一下爱跑步的骨科专家—岳阳市中医医院张氏正骨诊疗中心关节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海卫。

问:看您平时热衷跑步,想问下跑步伤膝盖吗?

岳阳市中医医院张氏正骨诊疗中心关节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海卫:科学合理的跑步不但不伤膝盖,而且有助于膝盖的健康。

因为长时间的运动,膝关节周围的血液供给更丰富,关节周围的软骨及半月板摄取到更多的养分,坚持跑步的人的软骨更坚硬,半月板更坚韧而富有弹性,从而更不容易受伤。比如73岁的张民毅、72岁的励建安院士。

问: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跑步呢?

岳阳市中医医院张氏正骨诊疗中心关节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海卫提醒以下几点要注意:

1、对于跑步的新手来说,可以采取跑走结合的方式去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加跑步时间和里程,每日保持30分钟的运动时间。

不要每天都去跑,采取“跑一休一”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逐步提高有氧能力和肌肉骨骼的适应性。

2、开跑前可以通过动态的热身让身体热起来,尤其是冬天跑步,一定要热身。跑后拉伸也很重要,也可以做做瑜伽或者是普拉提,以此来提高力量和柔韧性的效果。

3、无论是专业跑者还是入门级跑者,可采用放松跑的训练方式。就是用非常舒服的速度来跑,一路上可以自如的说话,呼吸平顺,跑完不疲劳甚至有愉悦感。对于入门级跑者来说,应该将放松跑作为首要训练方法。

4、选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一般跑鞋有3种类型:

①用于低足弓跑者(过度旋前者)的鞋,其旨在尽量减少足部移动并促使足部保持在中立位;

②用于中立位足型跑者的鞋;

③用于弓形足跑步者(过度旋后者)的高减震鞋。

5、营养的及时摄入,运动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会加快恢复,以及运动中足量水的补给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马拉松比赛中,补充电解质也非常重要。

6、定期实施腓肠肌复合体离心性力量锻炼会有助于预防损伤,平常的力量训练也会降低受伤风险。

7、注意跑姿:

①后撂腿不宜太高,过度追求后撩,弊大于利;

②八字脚要改正;

③脚离地面要近,腾空过高,地面对膝盖的冲击力大;

④尽量全脚掌着地,受力均匀;

⑤步幅要小,不宜过大。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C3LPTF5051496NU.html

返回目录>>

 

立秋后防秋燥伤肺,先清后补

2023-08-15    新华健康

 

  立秋了,北方有民俗:立秋日,小孩子一天不许喝凉水,这样到冬天不容易咳嗽。这其实就是代表着:秋天到了,别再吃寒湿的东西,免得伤了脾。

  脾湿则生痰湿,从而引起咳嗽。《黄帝内经》里有一句:“秋伤于湿,冬必咳嗽。”所以立秋后要好好地祛湿,可以煮黄芪茯苓粥、荷叶祛湿茶喝。

  立秋后要调整饮食

  入秋后我们的身体随着季节的转换,已悄悄在变,人体的阳气要开始往回收了。饮食调整要注意这三点:

  1.秋不食瓜。瓜,是指西瓜。西瓜是夏天的水果,立秋后大量吃西瓜,很伤脾,不过甜瓜、哈密瓜还是可以吃的。

  2.饮食增加酸味。民间有“秋吃酸,护肝胆”的说法。秋天来了,可以多吃些酸味食物,比如梅子汤、山茱萸、各种果干。秋天结的各种果子也大多带有酸味,比如葡萄、橙子、山楂等。

  3.减凉增热。即减少凉菜增加热菜,多放温热的调料,比如炖肉多放点肉桂、八角,煲汤、炸烤多放点胡椒,拌菜拌面多放点花椒。

  秋日补肺宜先清后补

  立秋后气候逐渐干燥,日常保养还须防秋燥伤肺。肺气不足有两种表现:一是气短、乏力,气色不好;另一种是有的人早上会醒得比较早,凌晨三四点钟就醒来,而且醒后再也睡不着了。

  日常可适当吃一些山药和薏米,对维护呼吸系统健康有帮助。在中医临床中,山药用于治疗感冒后期咳嗽持续不愈的情况,用来健脾胃,以补土生金,解决肺部慢性炎症。小孩子感冒后持续咳嗽,服用一点山药粉,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薏米则用于肺里有炎症的情况,可以帮助排脓化出,是中医治疗肺脓疡的排脓办法。山药和薏米这两个食品搭配在一起吃,是为了“打扫屋子好请客”。趁着立秋,把肺部的慢性炎症状态清理好,之后进入补肺的状态,即先清而后补。注意孕期不要服用薏米。

  贴秋膘宜补精气

  立秋时节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其实“贴”的不是肥肉,而是人体的精气,就是给人体补气、补能量。

  贴秋膘,北方人一般吃饺子,而南方人讲究煲肉汤。不管吃什么,都是要增加饮食中蛋白质和油脂的摄入量,不能像夏天那样多吃凉菜,而是要吃些炒菜和炖菜,温热的调料也要多放一些了。

  推荐一道食方——十全大补酒糟鸡。

  原料:柴鸡(土鸡)、酒酿(醪糟)、油、盐。

  做法:

  1.整只柴鸡切块,加少许盐腌半小时入味;

  2.锅里多放油,将鸡块炸熟,捞出沥干油;

  3.另取一个干净的锅放入酒酿,不要加水,把鸡块放进去,烧开后马上起锅。

  注意:酒酿要用稠的,也就是连水带米一起下锅。酒酿的用量只要能没过鸡块就可以,而且不要久煮。这个食方既能补气,又能补血,还能补肺、补肾、健脾、养胃,所以把它称为“十全大补”,很适合体虚的人吃。

  产妇吃可以补气血,老年人如果觉得腿脚无力也可以吃,面黄肌瘦的小孩子也可以吃一点。这道菜特别滋补,但不要吃太多,每天一小碗,吃几天,好气色就能吃出来了。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30814/fab1da2f181049

返回目录>>

 

不少人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60岁以后,最佳的睡眠时长是多少?

2023-08-14    健康网

 

 “最近总是不到十点就开始困,所以我一般十点就开始睡,睡到早上六点起床,刚好可以睡满8小时。

但奇怪的是,经常在凌晨三四点左右醒来,然后就睡不着了,不是老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难道我这是衰老的征兆吗?

这是一则粉丝发来的求助私信,那经常凌晨两三点醒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总在凌晨34点就醒来,是衰老征兆?

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距离闹钟还有几个小时,却在凌晨34点醒来后,难以再入睡。那么几点算早醒?早醒是身体衰老的表现吗?

“早醒”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失眠症状,表现为上床睡着一段时间后,突然醒来,然后再难以入睡。一般在临床医学上,常将凌晨2点至4点醒来,醒后再也睡不着的情况称为早醒。

上了年纪以后,分泌的褪黑素和生长激素会逐渐减少,导致睡眠质量降低,从而出现早醒的情况,那年轻人经常早醒暗示了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是什么在影响睡眠,其实睡眠的长短与人体的激素有关,尤其是以下2种:

一是皮质醇,皮质醇是唤醒激素,在早上8点左右,皮质醇水平最高,达到上午高点后,水平骤然下降,最低点约在凌晨2点。压力大也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增高,当压力越大,人就越容易醒或者难以入睡。

二是褪黑素,褪黑素是入眠激素,白天阳光抑制大脑松果体,减少褪黑素分泌,夜间松果体收到甲肾上腺信号,开始分泌褪黑素帮助我们入眠。

而过早的醒来,是睡眠障碍的典型表现。早醒使晚间积累的睡眠时间变得更短,造成深夜睡眠不足,起床后头晕眼花,在临床上,这类人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

如果频繁早醒,就需要警惕这些情况,包括缺乏维生素D、甲状腺疾病、呼吸问题、睡眠呼吸暂停症、轻度抑郁、胃酸逆流以及夜尿频繁等疾病的可能性。

二、8小时睡眠论”靠谱吗?

在《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报告中,2022年中国人每晚平均睡眠时间为7.4小时,虽整体有所改善,但依然有47.55%的人睡不够8小时,更有16.79%的人睡不够7小时,另外还有10.4%的人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差。

可能大家都听说“每天睡满8小时”的睡眠论,这个理论最早其实是和“八小时工作制”一起提出来的。

在《资本论》中,提到“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简称为“888工作制”。就这样,8小时睡眠论由此诞生。

但实际上,这种“一刀切”的理论反而不利于睡眠,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执着于8小时反而会影响睡眠。

那么,最佳的睡眠时长应该是多长呢?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在2018年的研究中,给出的建议是:18~64岁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在7~9小时。

哪个时间点入睡最健康?

刊登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Digital Health上,收集了英国生物库月10多万名参与者的数据后,最终认为最佳入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11点之间,而在凌晨入睡,患病风险最高。

三、经常早醒会影响健康吗?做好3件事

随着年龄增长,激素分泌减少,就会影响到睡眠状态,出现早醒现象。不要小看早醒,给身体带来危害一点都不少——由于睡眠不足,次日会感觉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低,长期如此,还会引起胸闷、心悸等情况。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样的情况呢?不妨做好以下几件事:

1、规律生活

尽量每天同一时刻起床,包括休息日,也不宜睡得过晚,调好“生物钟”。过多的赖床也会导致睡眠片段化或浅睡眠。

2、控制饮食

不要空腹或饱腹上床,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饮料,会影响中枢神经,不利于入睡。

3、学会放松

睡前可以试试做个深呼吸,如腹式呼吸放松,双眼闭上,双手可放在腹部,缓慢深吸气,暂停1秒~2秒;缓慢呼气,再暂停1秒~2秒。

也可以试试渐渐肌肉放松的方式:先紧紧握拳,收缩前臂,体会肌肉紧张后胀、酸、麻的感觉,再逐渐放松打开,体会放松舒适、血流灌注后温暖的感觉。

4、睡前准备

睡前可以洗个热水澡或泡个脚,穿宽松睡衣,选择舒适的床上用品,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长期的失眠不利于身体健康,若尝试过以上几种方法,睡眠没有改善,就要注意可能是疾病引起,建议到医院就诊,找到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睡眠。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BPPTEQ405148PF4.html#

返回目录>>

 

62岁张学友演唱会上突然头晕跌倒!原来他患的这种病很多人都有!

2023-08-14    健康时报

 

813日,歌手张学友在他的演唱会上突然头晕跌倒,之后站起来继续演唱。

随后,张学友解释说自己从小有“耳水不平衡”,这次演出前半小时,已经突然开始头晕,他衡量过应否出场,不过见到观众们已就座,所以选择了继续演唱。

什么是“耳水不平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耳水不平衡”这个名字很新奇,到底是个什么病?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心主任张宏征814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介绍,“耳水不平衡”在医学上被称为“梅尼埃病”(又称“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常会有发作性眩晕出现,特别是劳累、精神压力大、休息欠佳时易诱发。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反射症状。

张宏征医生表示,“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的病因没有完全明确的内耳疾病,在我们耳源性眩晕的发病人群中占第二位。当此病发作时,常常会有反复发作的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疾病进展,尤其是眩晕发病次数的增加,患者的听力也会逐步下降。初期一般是单侧耳,后期可能出现双耳听力下降。

在梅尼埃病患者的内耳中充满了内淋巴液,研究表明梅尼埃病的患者内淋巴液增多,呈现积水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说“耳水不平衡”。目前医生可以通过内耳钆造影技术来判断内耳积水情况。①

出现这4个情况要当心梅尼埃病

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云英教授2021年在其医院公众号刊文表示,梅尼埃病的发作常为间歇性,发作期症状明显,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或残余部分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

1. 眩晕=

眩晕是梅尼埃病的主要症状,患者常以此为主诉就诊,眩晕突发,可为自身或周围物体的旋转、翻滚、摇摆或颠簸感,一般睁眼时感到环境的运动,闭眼时则感到自身的运动。患者神志清醒。=

眩晕发作时间一般为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很少超过12小时。在缓解期可有不平衡或不稳感,可持续数天,眩晕常反复发作,复发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间歇越短。

2. 耳鸣

耳鸣可以是最早症状。在病程早期,耳鸣随眩晕的发作而出现,间歇期减轻或消失。

3. 听力减退

梅尼埃病患者会出现波动性听力减退,听力在发病时有明显减退,随着眩晕的消失,听力有所恢复或恢复正常,听力总的趋势是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而每况愈下。患者听高频强声时常感到刺耳难忍。

4. 其他症状

患耳闷胀感或压迫感常被列为梅尼埃病的第四主征,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反应是剧烈眩晕发作时的伴随症状。

查出梅尼埃病该怎么办?

李云英教授表示,梅尼埃病的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1.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采用低盐饮食,食盐量每日不超过1克。避免含咖啡因饮料、烟酒。症状缓解后可尽早下床活动,但避免劳累。

2.西医有镇静、扩张血管、脱水、激素等综合治疗,以尽快缓解症状。

3.可联合中药、中成药内服,艾灸、穴位贴敷、耳针疗法、针刺、穴位注射等多种内外治法,这些治法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梅尼埃病的眩晕及耳鸣、耳聋等症状,还可以预防本病的复发。

4.前庭康复治疗:适应证为稳定、无波动性前庭功能损伤的梅尼埃病患者,可缓解头晕,改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②

张宏征主任表示,对于梅尼埃病的治疗,以减少或控制眩晕发作,保存听力,减轻耳鸣及耳闷胀感为治疗目的,按照患者疾病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病程初期可以口服药物为主,后期会有鼓室注射药物治疗,眩晕反复发作程度严重且药物治疗控制不佳的情况下选择手术治疗,比如内淋巴囊减压术、三个半规管阻塞术等。”

对于患者而言,张宏征主任建议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延缓疾病发展进程:

1.规律作息,避免不良情绪、压力。

2.低盐饮食,可适当多饮水,避免咖啡因制品、烟草和酒精类制品的摄入。

3.保持心态的平和,不要对疾病过度担心。

4.前庭康复训练,比如患者睁眼闭眼由坐到站并转身,控制姿态和行走能力,找出稳定的练习方法。通过训练可缓解头晕,改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①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C4PTOKG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蚊子正猖狂 送你防叮咬的10个妙方

2023-08-15    北京青年报

 

    进入8月,随着降水量的大幅增加,北京地区的蚊虫叮咬指数居高不下,常态化维持在4级高位——这意味着北京的蚊虫密度和叮咬风险处于“较高”级别。

  尽管传统的杀虫喷雾和驱虫剂在驱蚊方面有一定效果,但昆虫学家从生物学的角度,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驱蚊方法。

  用微风吹走蚊子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超声波设备,甚至一些声称能模拟蜻蜓声音的设备,实际使用起来,驱蚊效果甚微。事实上,自然风或风扇对驱蚊更有效。

  时速超过1.6公里/小时的任何程度的微风都会让蚊子很难飞行。如果你待在一个能被微风吹到的地方,就可以有效防止被蚊子叮咬。电风扇能对蚊子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但要保持气流吹向身体的下半部分。这是因为,蚊子倾向于离地面非常近地飞行以避开风,因此引导风扇向下吹能阻止它们接近身体。

  避开蚊子出没高峰期

  人类喜欢每日三餐固定时间进食,蚊虫也一样,它们也喜欢在某些时间段进食。蚊子通常喜欢在黄昏和黎明时分摄食,这是因为,在太阳升起和落山时微风会随之消散,所以蚊子会更喜欢在这些时段出来觅食。如果你能在夏秋季节的早晚时分待在屋里,就能避开蚊子的摄食时段,从而减少被蚊子叮咬的几率。

  使用驱蚊剂

  避蚊胺(DEET)是一种传统的驱蚊成分,广泛应用于各种驱蚊产品中。它通过阻断蚊子的二氧化碳受体来起到驱蚊的作用。虽然避蚊胺有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甚至中毒,但临床上很少见到避蚊胺的不良反应,只有在人们吞咽或朝着鼻子喷这种杀虫剂时才有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

  按照说明书使用,避蚊胺非常有效。首先,不能像喷香水一样在身体和衣服上喷洒避蚊胺。正确的做法是在手上喷一点儿,涂擦在脚踝、肘部、手腕、前额及其他皮肤较薄且容易受到蚊虫叮咬的部位。

  除去涂抹部位,配置浓度也至关重要。避蚊胺的浓度决定了它的持续时间,而不是效果强度。如果你在室外停留90分钟或更短,使用浓度为7%10%的避蚊胺就能起到足够的驱蚊效果;如果停留更长的时间,就需要重新涂抹以延长作用时间。

  任何情况下,都不建议避蚊胺的浓度超过30%

  如果不习惯用避蚊胺,还可以选择使用其他驱蚊剂。美国疾控中心推荐了以下驱蚊剂,包括:派卡瑞丁(一种广谱的节肢动物驱避剂)、伊默宁(驱蚊酯)、柠檬桉醇、2-十一酮和PMD(薄荷醇)等。这些驱蚊剂的效果都不亚于避蚊胺。其中,派卡瑞丁是一种优选的产品,它是一款专为军方开发的驱蚊产品,通过掩盖体味,使人体对蚊虫达到“隐身”效果。

  保持身体凉爽

  有些人不管他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都天生就容易招蚊子。这是因为,蚊子会被汗液释放的信息素所吸引,汗腺发达的人自然成了蚊子的“首要目标”。虽然在夏秋季节保持身体完全凉爽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但如果你能在蚊子出没的高峰时段,减少出汗量,就能更有效地避免叮咬。

  穿编织紧密的浅色衣服

  蚊子会利用它们的视觉功能在白天寻找食物来源。由于它们飞得离地面非常近,因此蚊子倾向于寻找与地平线形成鲜明对比的物体来确定觅食目标。在它们眼里,深色的衣服更显眼,而浅色衣服就没有那么大吸引力。

  另外,蚊子无法刺透编织紧密的衣服。虽然棉布和亚麻布不能有效防止蚊子的叮咬,但许多合成纤维(尤其是高科技运动服)往往编织得足够紧密,能有效阻止蚊子喙的刺入。市场上具有防晒功能的长袖衣裤也织造得足够紧密,从而起到防止蚊子叮咬的作用。

  减慢心率

  二氧化碳是蚊子寻找和识别食物来源的主要物质。当你的心率升高时,身体就会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运动、饮酒、吃辛辣食物等任何提高代谢率的事情都会增加二氧化碳的生成量,从而增加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超重或怀孕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会增加。如果你在户外,又知道自己的心率要飙升,就要穿好有防护功能的衣服,或涂抹驱蚊剂来驱赶蚊子。

  及时清除积水

  蚊子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在城市地区的蚊子基本都滋生于水中。蚊子产卵在水里,幼虫生长在水里,只有成虫才从水里飞出来。所以,如果没有水,蚊子就无法繁殖。

  人们谈之色变的伊蚊是传播寨卡病毒、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的“罪魁祸首”,它们很容易在装有水的小容器中繁殖,即使花盆托盘的积水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安乐窝。因此,要尽最大努力清除积水,以降低蚊子繁殖的几率。

  种可以驱蚊的植物

  种植驱蚊植物虽然不是唯一的防蚊策略,但某些植物的确能起到驱蚊作用。这类植物包括香茅、薰衣草、柠檬草、万寿菊和罗勒等。假如种植的足够多,就能起到一定的驱蚊作用。虽然驱蚊植物有助于减少蚊子的数量,但期望不要太高——即使是大量种植,这类植物的效力也不足以让蚊子完全不接近人。

  驱蚊植物制品如香茅蜡烛和精油,虽然是天然的驱虫剂,但只有当它们的气味或烟雾弥漫到人与蚊子之间的空间时才起作用。因此,在地面种植这些菊科植物的防蚊效果并不明显。

  喷洒杀虫剂

  如果你的住所周围蚊子比较密集,还可以请专业人员上门在庭院中喷洒杀虫剂。这样做能大大降低蚊子的数量,减少蚊子的密度。

  至于捕蚊器,其功能有一定局限性,它是用特殊的光、热或气味来吸引蚊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捕蚊器才可能捕获到更多蚊子。即使非常有效的捕蚊器也无法做到一网打尽,因为蚊子善于区分捕蚊器和正在呼吸的活物。

  避免使用有香味的产品

  对于有些人来说,虽然这样做有些困难,但绝对值得一试。任何有香味的香水、乳液或肥皂都有可能吸引蚊子。如果你想降低自己对蚊子的吸引力,就避免使用带有香味的产品。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688.html

返回目录>>

 

健康也归学校管(健康中国 奋发有为)

2023-08-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预备,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跳绳比赛拉开帷幕。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福隆小学的学生们双手舞动绳子,尽情挥洒汗水。一个个腾空跳跃的身影迅捷而有力。

  据介绍,福隆小学将跳绳列为学校特色教育项目之一,将跳绳项目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和教师,旨在提升全校师生身体素质,鼓励他们养成健康的体魄。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确定福隆小学等1075所学校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建设周期为2年;并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健康治理体系、提升全体学生健康素养、完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健康监测评价机制、增强校园健康服务能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等7项建设目标任务。

  让学生开心地笑出来、愉快地跑起来

  近视率偏高、肥胖率上升、心理压力大……全国第八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但存在着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这牵动着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

  教育部通知明确,健康学校建设是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地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学校建设路径,全面推动近视防控、肥胖防控、预防脊柱侧弯、心理健康、急救教育等重点工作取得成效,提升学校卫生健康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健康学校建设,是将国家的宏观政策落实到了微观层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玉春说,“此举旨在倡导从学校层面关注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将健康素养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将健康促进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将健康教育渗透学生学习实践生活诸环节,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健康学校建设是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为学校深度参与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

  根据通知,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将按标准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设施,面向师生普及急救知识技能;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慢病行为危险因素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预防与干预评价,建立健全学生健康电子档案;开展“互联网+健康教育”,形成线上线下健康教育并举新机制等。

  “健康是个大概念,结合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关注肥胖、脊柱侧弯、龋齿、流感等常见病或传染病预防的同时,还需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卫生问题。”杨玉春说,“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提升健康素养、养成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学校健康教育知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让学生能够开心地笑出来、愉快地跑起来。”

  将促进学生健康融入学校发展规划、

  近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学校都将促进学生健康融入了学校发展规划,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健全学校健康治理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政体处主任朱正海表示,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身心逐渐成熟的阶段,具有强烈地建设健康心理的需求。因此,学校将心理课和健康教育课设置为必修课,课程贯穿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此外,学校注重对家长的教育,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和网络平台进行教育,加强家校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北京市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的10所高校之一,结合学校教育学、体育运动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进行了多项实践。学校借助心理健康热线、班级雪绒花使者、网上微课等形式,帮助同学们管理情绪,应对挫折。通过教职工急救技能认证培训、校内AED设备安装,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安全防患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其中,“走进医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特色公选课程,课程邀请不同专业领域的一线医生或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们进行健康知识科普。“科学、实用、浅显是对授课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高友鹤认为,为大学生普及医学知识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大学生的应试压力相对较小,理解能力也更强,他们会更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获取实用性的知识。其次,大学生知识的辐射范围广,见效快。

  “较之中小学生,这些科学且通俗易懂的知识,不仅有益于大学生本身,而且可以通过他们进行二次传递,对其父母、朋友、同学的健康素养提升起到帮助。”高友鹤说。

  杨玉春提醒,健康教育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健康教育工作要注重多方协调、系统治理。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体育运动不仅不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反而会促进文化课学习效果的提升。

  “孩子们在运动中不断应对各种变化和突发情况,对提升应变能力、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有好处。在各种体育比赛中,他们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会如何有规则地去赢,形成正确的胜负观。”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说,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健康校园建设要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小区等各方面联动合作的格局。

  日前,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通知,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身心健康工作。

  有学校提出,健康学校建设面临难以落地、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培养难等问题。

  对此,杨玉春表示,国家强化顶层设计,搭建健康教育体系,但现实中仍面临执行难的问题。健康学校建设应通过课程改革、融合的方式,和教师健康素养的提升,来改变健康教育“表面化”的问题,体现健康学校建设服务学生全生命周期的特点。

  “要通过交叉学科和课程融合的方式,将必要的健康知识融入考试体系,而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认知字词句的方法,使健康知识成为刻板的背诵和记忆。”杨玉春说,“要让健康教育真正成为铸就一个年轻人成长的基础性课程,贯穿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

  正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提到的,将应急常识与急救技能、青春期心理、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的知识与思想政治、生物、化学等学科相结合,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强化健康行为养成、关注学生生命责任感和意义、培养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形成具有连续性的健康教育体系。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15/c14739-40056624.html

返回目录>>

 

家床养老 养老院真能搬回家?

2023-08-15    新华健康

 

  上海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养老服务供给量不足始终是一大挑战。早在“十一五”规划中,上海就提出“9037”养老方针,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机构养老资源有限,居家养老又缺乏专业支持,有没有可能将二者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养老方案,用3%”的专业力量造福97%”的大多数?于是,从2019年开始,上海开始探索一种名为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以下简称“家床服务”)的新模式,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把养老院搬到家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它的服务特色是什么?推广难点在哪里?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报记者开展了一番调查。

  1 试点情况怎么样?

  上海家床服务的首批试点已经在黄浦、静安等区开展试点一段时间。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老西门街道和临汾路街道的“家床服务”试点情况。

  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居民顾老伯和老伴钱阿婆两人,均已年过八旬,因腿脚不便,生活方面多有难处。成为家床服务试点家庭之后,生活得到了不少改善。护理员小张每周来顾老伯家三天,拖地板、擦屋内家具和席子、洗衣服等,给两位老人减轻了很多家务负担。

  黄浦区老西门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老城厢,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约2.9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40.22%。人口结构的严重老龄化、空间紧张、养老资源总量短缺、专业养老机构床位供需匹配度失衡,都是养老工作推进中的痛点。如何打破专业机构围墙,弥补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资源的不足,有效缓解社区与居家养老压力?

  2020年,老西门街道推行家床服务试点,盘活辖区内养老机构资源,将专业化标准化的老年服务,延伸至居民家中,并通过将传统善孝文化与智慧化养老系统以及标准化居家照护服务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动建设智慧化“原居”社区。

  街道在“家床试点”时采用“类机构”的方式,以辖区内的专业养老机构“快乐之家养护院”为支点,利用其专业的护理团队与管理经验,把原本只能在专业养老机构中才能提供的标准化照护,直接送到试点老人家中。同时,因地制宜地通过“一网统管”有效调度有限的居家服务资源。试点期间,老西门街道“居家照护床位”的满意率高达95%

  72岁的阿婆侧卧在床上,74岁的爷叔坐在轮椅上,房间里静悄悄的……7月底的一个下午,上海和养临汾养护院护理员王景云像往常一样,来到静安区临汾路街道阳曲路760弄居民区的这户人家,开展家床服务。

  打扫卫生、洗涤衣物,王景云忙前忙后,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照护。阿婆还在睡觉,爷叔因为脑梗后遗症,说话不方便,王景云这次和两位老人几乎没有言语互动。但从这样平静的默契中可以看出,老人对这一服务已经非常认可。

  “我们街道自202110月以来,按照区民政局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推进家床服务的建设与服务,帮助失能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临汾路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蒋伟萍告诉记者,根据规定要求,居住在街道、家庭较为困难的失能、半失能且有较为稳定的家庭照料者的老年人可申请家床服务。“目前街道共有38户符合条件的居民享受这项服务,好评度很高。

  此外,街道还为所有签约家床服务的老人安装了一键通紧急呼叫设备,7×24小时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一键政策咨询、一键预约挂号、一键叫车等服务。所有设备均连接到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管理平台,全天候智能无感监测老人居家动态,通过智能化设备大大地提高了服务安全规范。

  根据静安区民政局创建家床服务建设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区属国企上海凯成控股有限公司所属4家养老机构临汾院、福利院、宝华院及彭浦院,负责提供护理人员,承担这些“家庭照护床位”的照护任务。护理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2 操作难点在哪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家床服务首批试点过程中,推广的一大难点,就是面对这一新兴事物,市民还是比较陌生,消费动机还未确立。因为在服务的呈现形式上,家床服务还是以护理员按时上门或者驻家为主,那么和请了一个普通护理员相比,家床服务的优势在哪里?为何收费还更高一些?如果不是亲身体验,很难理解其中的差别。

  在位于黄浦区老城厢的黄家路,今年97岁的周阿婆正和儿子沈先生开心地聊着天,这样温馨平静的画面在他们选择家床服务之前是不可想象的。说起为母亲选择养老方式的过程,让沈先生感慨不已:“一路走来真是太不容易了。”

  高龄老人周阿婆不喜欢住在陌生的环境,之前为她挑选的机构养老方案只能作罢。但如果在家里养老,家人对于卧床不起的周阿婆又缺乏专业照护能力。“老人受罪,我们吃力,关键效果还不好。”最艰难的时候,老人脾气暴躁,身上生着压疮,家中卫生情况更是恶劣,让沈先生深感绝望。幸好在街道老龄办的推荐下,沈先生找到了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中心,他们的介入扭转了局面。

  “最适合选择家床服务的老人,就是像我们这样需求比较个性化的家庭。”沈先生说,在了解了他们家的需求和周阿婆的情况后,中心推荐了护理员蒲阿姨前来服务。仅仅半年之后,老人的健康情况、精神状态、家中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发现,关键是要让适合的人做合适的事,蒲阿姨能‘搞定’我妈妈,老人听她的话,这点就非常重要。”而对于如何照顾老人的生活,家属也能提出一些建议,尽量让老人能用最舒服的方式养老,“个性化”服务是家床服务最大的亮点之一,这点是机构养老无法做到的。

  此外,虽然提供前端服务的是一位驻家护理员,但提供业务支撑的是一个团队,这也是家床服务被称为“家中养老院”最大的原因之一。在这个团队中,有医护人员、养老管家、服务人员等等,要让被服务者身在家中就能获得机构级别专业照护。例如,刚开始蒲阿姨不知道该如何护理老人身上的压疮,养老管家在获知后立即赶到周阿婆家,亲手带教帮助她以最快速度掌握这一技能,很快周阿婆的病情得到了改善。此外,家里电灯坏了、老人需要理发、处理老夫妻吵架这些生活琐事,也在家床服务团队的服务范围内,大多数都不会额外收取费用。

  在沈先生看来,除了服务专业,选择家床服务另一大原因还是稳定性有保障。护理员平时难免有事要请假,但即便只是请假几天,但对家属而言绝对是一场噩梦。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人代替,对老人的情况又要熟悉,几乎不可能做到。但对家床服务来说,这就不是问题,养老管家会安排好其他护理员顶替,而且通过护理记录,能够迅速完成业务交接,养老机构标准化优势此时就充分显现,很容易就能找到代班护理员,服务品质也不会有太大区别。

  “但问题是,这一切只有体验过了才知道,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沈先生说,目前他选择的是护工全年无休的最高级别套餐,每月要支出7400多元,还不包括老人和护理员的日常开销,这并不是一笔小开销,相比许多机构养老也高出不少,但沈先生觉得为了提升妈妈晚年生活质量,减轻子女的压力,这笔钱花得值得。

  除了舍得投入,家属也要与护理团队互相配合。蒲阿姨表示,沈先生对妈妈百般孝顺,全力配合家床团队提出的护理要求,比如为了便于照护要换一张护理床,他二话不说就照办了,因此双方的合作非常好,老人现在的状态良好说明一切。团队专业,家属配合,是养老院能否被成功“搬到”家里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3 没有先例怎么办?

  “原本以为,家床服务就是把养老院的员工派到居民家庭里去,但操作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王海水是上海快乐之家养护院的负责人,这也是黄浦区首家开始试点家床服务的养老机构,该机构在去年成立了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中心。

  虽然上海提出家床服务已经有数个年头,但直到去年8月开始,该中心家庭照护床位大规模推广试点才全面启动,目前已为老西门街道的200多个家庭提供了家床服务,其中85%是以钟点工的形式上门,15%是以24小时驻家方式服务。这也是家床服务在上海的首批试点之一。

  在试点过程中,王海水发现把养老院搬到家里,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养老机构注重服务标准化,分工也非常明确,护理员除了照护老人之外,一般不承担其他工作。医疗、环境卫生、餐饮等都会有专人负责。但家床服务很不一样,大部分服务内容要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而且对护理员的要求会比较高,什么都要会一些。“家床服务的护理员,在护理、照看、打扫、烹饪、心理疏导、基础医疗等方面必须样样在行,这样的人是很难找到的。”王海水说,因此养老机构还要肩负起培训的功能,将护理员打造成“全能型人才”,与家床服务需求匹配。

  更为繁琐的,还在于考核标准以及业务流程的制定。以往养老机构既有的一套成熟办法,目前看来基本没法完全套用,要从头开始打造一套全新的体系。“其实家床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服务,和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都有一些类似,但又都不太一样,只能说是介于两者之中。”王海水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他们正在研究考核标准、培训标准、业务流程、整体架构等,并将会反馈到民政部门,助力家床服务在全市的推广。

  “其实对于企业而言,家床服务并不是一个拥有高利润的业务,根据我们财务估算,至少要做到1200家的规模,才能实现不亏钱的良性循环。”王海水表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养老机构都有能力和意愿开展家床服务,如何提高养老机构的积极性,或是让有意愿有能力投入的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值得政府部门思考的问题。

  但王海水也认同,家床服务推广本身是大势所趋。从短期来看,机构养老从之前的三四个月等一个床位,变成了三四个月等一个老人,老人的养老观念近期发生了改变,更倾向于在家养老。但从长期来看,机构养老资源严重不足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将养老服务送到百姓家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为养老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的“蓝海”。

  4 护工为何招不到?

  家床服务能否推进的重要基础,是必须拥有足够的高素质护理员队伍。但不少养老机构表示,别说优秀的护理员,就连普通护理员也难招,和实际需求有着很大的缺口。养老机构为何会招不到护理员?

  上海嘉赋育培训学校位于虹口区曲阳路,专门培训养老护理员,并提供相关考级服务,每年能向上海养老机构输送1000人左右的护理员。负责人许磊告诉记者,上海养老机构护理员“用人荒”已经是个老大难问题。随着上海养老压力每年递增,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以这所学校为例,这边学员还在培训,养老机构已经找上门来“预订”,希望学校能够优先向学员推荐他们提供的岗位。“但即便这样,还是招不到人,简而言之就是钱少、活累、社会认同感低。”

  许磊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平均收入,一般在六千元左右,工资不高,但工作强度却非常高,属于低性价比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也较为有限,薪酬很难有大的提升。“这样的条件是很难招募到年轻高素质人才的,只有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对薪酬要求相对不高的人群才会来应聘。”许磊表示,目前机构培训的护理员,基本以70后为主,80后、90后很少,00后则更是找不到。“这样的情况其实不仅仅出现在上海,在全国在国外也是如此,就连养老产业比较发达的日本当下都很难招到年轻养老护理员。”

  而同样是家政服务岗位,当下育儿嫂或月嫂的岗位就更受欢迎一些,一是收入会比较高,二是许多人觉得每天面对孩子,要比面对老人心情更为愉悦。“所以说,养老护理员一定要有情怀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在学校培训室,记者看到多位学员正在准备养老护理员初级资格考试。“阿婆早上好,我来为您清一下痰好不好?”记者看到一位蒋姓阿姨,正对着一个假人模特,用非常耐心温柔的语气进行“安抚”,并进行祛痰护理,这就是日常训练的一部分。“我是喜欢照顾老人的,不觉得苦和累,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蒋阿姨说,她的母亲去年不幸去世,她用了很久才从悲伤中走出,而疗愈的方式,就是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像照顾自己母亲一样为别的老人服务。

  “作为培训学校,我们非常乐于看到家床服务在上海蓬勃发展。”许磊告诉记者,受到之前疫情以及政策调整的影响,上海养老护理员培训学校的报名人数近一段时间有较大幅度的缩水,目前学校的培训承载力仍有较大的余量。而随着家床服务在上海逐步推开,养老机构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也会增大,学校也会根据机构的要求进行专门培训,让学员能更加胜任家床护理员的相关要求。“如果家床服务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客户就会愿意在购买养老服务上投入更多成本,护理员的收入也能得到提升,优秀人员才会逐渐加入,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正向良性循环。”

  5 全市推广需多久?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已有3000多人次使用了家床服务。根据先期试点情况,民政部门正在酝酿近期在上海全面推进这一服务,指导养老机构稳步拓展家床服务业务,把专业养老服务送到家庭中,逐渐完善壮大这一全新的养老模式。

  据介绍,上海目前已经建成了较为健全的养老体系。在此基础上,目前正在探索根据市民的需求进行更为精准的匹配,以满足各类人群的特殊需求,给予在上海生活的老人们更多养老方案的选择空间。如果老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又想享受机构养老的专业品质,那么家床服务就是较为适合的选择。

  截至20221231日,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达到553.6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6.8%。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上海需要未雨绸缪,探索更多养老新方式,挖掘潜在资源。事实上,养老照顾做得好,可以大大减轻医疗保险的压力,例如老年人只要不摔倒骨折,生命周期和生活质量会大大提升,相应家庭医疗支出也会极大减少。因此较为优质的家庭照护,可以让老人不会那么快进入卧床阶段,能极大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被许多市民所期待。

  正在普陀区人民医院治疗的李坚老伯今年78岁,一个月前突发脑梗,经抢救才转危为安,目前正在进行康复训练。李老伯告诉记者,他早就期望有一种养老模式,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把各种为老服务送到家中,这与家床服务的最大特色不谋而合。本来只是畅想,如今却变成了刚需,出院后他预计自己也会需要康复护理,因此对家床服务的推广非常期盼。“就是希望推进速度能快一点,让我这样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能早日体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案。”

  从试点的情况来看,市民对家床服务这一新事物的了解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口碑的积累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只要是体验过家床服务的市民大多对其赞不绝口,认为其既有堪比机构养老的专业度与可靠性,又有居家养老的灵活度与个性化选择。在推广阶段,各区政府也有一定的补贴。例如在临汾路街道,38户参加体验的居民由两位护理员各自负责一半,每个月一户人家6次,每次60-140分钟。费用都是由区财政承担,居民无需出一分钱。养护院还给予护理员一定的交通补助。而在黄浦区,各街道对体验家床服务的老人给予最多一个月500元的补贴,补贴时间持续半年,这些举措对家床服务的推广有着很大的帮助。此外,符合长护险申请条件的老人,也可以通过长护险来支付家床服务中长护险服务的部分,以此减轻经济压力,延展为老服务可供选择的项目。

    摘引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30814/0550a813918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  

     编排:聂孝汉

     审校:张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